找到相关内容2160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苏东坡说禅:第一部分 参禅前

    一切友情众生着想的同情心,是不杀生的第一条理由。  佛教认为生命有天、人、阿修罗、畜牲、地狱、饿鬼六道轮回。每个生命根据他所造恶业、所修福业的不同,而在六道间不断来回。因此,生命彼此之间,互为父母,互为...

    师雅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23968079.html
  • 唯一的道理(1)

    形成六道轮回的主要原因。须知有业力就要承受果报。善业受善报、恶业受恶报。可想而知,“业报”的旋迥是由此形成了。  修习者,若不能明察精神与物质的存在及不能明了出它们的关系,便会产生很多邪见,接著,执著便...

    泰·苏哇诺禅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52668383.html
  • 略谈僧肇法师《不真空论》思想

    实相就体现在“万物自虚”当中,圣人看破天地万物真相故不被所惑,凡夫众生迷昧故有六道轮回的建立,若众生悟则有四圣的建立,迷悟在一念中,这一念就是“不动真际”,即是“空”的实相,故“不真空”所显的就是这个...

    善 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80168499.html
  • 寒山诗里的马祖与石头

    》以传统佛教教义中六道轮回、生死相续、永无止尽的因果报应说,来强调不知“即心即佛”观念之危害性。不知“即心即佛”则不识自心本有“无价宝藏”,便会一味作“盲驴”式的向外求取,永堕轮回,不得超脱,危殆之极...

    小川隆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91068565.html
  • 伏藏著作在藏族史学发展史上的史学价值与地位

    遗教》、《大臣遗教》。  《鬼神遗教》有24章,分3部分,第1部分是关于六道轮回理论的解说,第2部分是关于莲花生大师的40大功行的描述;第3部分是莲花生在吐蕃降魔驱怪的故事,还有各种关于鬼神信仰等,...

    孙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93568840.html
  • 解读佛教文化:唐代佛教(1)

    自己原有的,不是外来的)的高、下、胜、劣,在苦海中无止境地六道轮回着。剥削阶级当前制造灾难、苦痛的罪行,又轻轻地被抹煞了。照所谓“自业”的说法,美帝国主义者到处杀人,被屠杀的人都是“自业”;又如,在...

    范文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94468850.html
  • 天人合一的藏传佛教密宗曼荼罗艺术

    是观世音为使众生脱离六道轮回所发的心咒,它是密宗给人们指出的脱离苦海、解脱生死轮回最简单易行的方法,这是六字真言在西藏最为盛行的原因。时轮、六字真言曼荼罗的哲学意义就在于佛教认为现实存在一个深奥的世界...千变万化,鬼斧神工的视觉效果;它将圆和方的艺术运用推向智慧的高峰。如《四大部洲及火水土图》、《六道轮回图》、《天体日月星辰运行图》、《香巴拉图》《须弥山图》等,从地球、天体、宇宙、藏历历法、列十二属相...

    康·格桑益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10668938.html
  • 佛道与佛戒关系的浅说

    ,出假为福;二边为罪,中道为福;但中为罪,圆中为福。既举十法界相,则性体乃至果报,无不全收。此十法界罪福相等,皆是因缘生法,当体即空即假即中。三藏只达因缘一句,照六(六道轮回)而不照十(十法界)。达不...

    沈仁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400669585.html
  • 往生路上的歌唱:净土宗的音乐与音乐哲学

    智慧明了神通自在。”(《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宋法贤译)。《大阿  弥陀经》(宋王日休校辑)认为如是等水音声一方面可以成就正直平等善根,永不退  信;一方面可以出离地狱六道轮回苦厄,杜绝恶声;这样才...

    听 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403869612.html
  • 湛然“无情有性”思想中的“真如”概念

    角度来看,有情与无情的差异,至多只有现象上的差异,并无本质的不同,而关于二者之间的现象差别,乃是基于人类自我分别心认知的结果。从因缘互具与六道轮回的角度来看,生命型态是不断在轮回流转的,而更从宇宙变迁的...

    郭朝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75370099.html